莞美整形网

2025年儿童多生牙拔除术流程及注意事项

2025-07-01 08:48:49 0

前言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口腔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,但其中一些看似微小的问题,如儿童多生牙,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。2025年,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,儿童多生牙的识别与治疗变得更加规范和高效。许多家长仍对其成因、影响及治疗方案缺乏了解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多生牙的机制、危害,并重点介绍手术拔除这一核心治疗手段,结合真实案例,为家长提供科学、实用的参考依据。


一、儿童多生牙的定义与成因

儿童多生牙是指在正常乳牙或恒牙萌出序列之外,额外生长的牙齿。这些牙齿可能出现在颌骨的任何位置,如上下颌骨、门牙区域或智齿区,有时甚至嵌在牙槽骨内。多生牙的发生率约为3%-5%,且男孩略高于女孩。其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,但医学研究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:

  1. 遗传因素:部分家庭存在多生牙的遗传倾向,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曾有多生牙问题,孩子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  2. 胚胎发育异常:在胚胎发育过程中,牙齿成釉器或牙胚的分化异常可能导致额外牙齿的形成。
  3. 环境因素:部分研究指出,激素水平、营养状况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牙齿的萌出机制。

多生牙的存在并非静止不变,它们可能随着孩子成长逐渐显露,也可能终生埋藏于颌骨内。但无论是否萌出,多生牙都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


二、多生牙的危害:为何需要及时干预?

多生牙虽看似“额外”,却绝非无害。若不及时处理,其引发的并发症可能包括:

1. 牙齿拥挤与错颌畸形

多生牙最直接的影响是占据正常牙齿的萌出空间,导致恒牙无法正常排列,引发拥挤、倾斜甚至反颌。2025年的口腔正畸研究表明,未及时拔除的多生牙是儿童早期矫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2. 咬合功能受损

当多生牙位于后牙区时,可能阻碍正常牙齿的咬合关系,导致咀嚼效率下降,甚至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(TMD)。长期咀嚼障碍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。

3. 疼痛、感染与炎症

若多生牙部分萌出或顶穿牙龈,其尖锐边缘会刺激软组织,引起反复发炎、肿胀甚至脓肿。埋伏的多生牙若与邻牙或牙根接触,可能诱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。

4. 异常萌出路径与颌骨损伤

极少数情况下,多生牙可能向下方生长,侵犯下颌神经管或上颌窦,严重时需进行外科手术修复,甚至导致神经损伤。


三、儿童多生牙手术:治疗的核心手段

针对上述危害,手术拔除是目前最有效、最可靠的治疗方法。儿童多生牙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生主导,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精准定位。以下是手术流程的关键环节:

1. 精准诊断:术前评估的重要性

在手术前,医生会通过以下检查明确多生牙的位置、数量及形态:

  • 全景X光片:初步判断牙齿位置及颌骨情况。
  • 锥形束CT(CBCT):三维立体显示牙齿与重要解剖结构(如神经管、上颌窦)的关系,避免手术风险。
  • 临床检查:结合牙模或口内扫描,确认多生牙对邻牙的影响。

2. 手术操作:局部麻醉与微创技术

多生牙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,确保孩子在术中无痛。医生会根据牙齿位置选择不同术式:

  • 表面萌出牙:使用牙钳直接拔除。
  • 埋伏牙:需在CBCT引导下,通过小切口沿最短路径拔除,减少骨组织损伤。
  • 复杂病例:若多生牙与神经管或上颌窦距离较近,可能需要辅助骨切除或植骨技术。

2025年的技术进步使得手术更加精细化,例如超声骨刀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,缩短恢复期。

3. 术后护理:加速愈合与预防并发症

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,主要包括:

  • 药物干预: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,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  • 冷敷与休息:术后24小时内冷敷局部,避免剧烈运动。
  • 饮食指导:初期以软食为主,避免用手术侧咀嚼,促进伤口愈合。
  • 口腔卫生:术后24小时后可轻柔刷牙,但需避免触碰伤口。

四、真实案例:多生牙手术的实践效果

以下三个案例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多生牙手术的典型过程与结果:

案例1:张同学(男,8岁)

主诉:多生牙导致前牙区拥挤,牙龈反复发炎。

  • 检查:CBCT显示两颗埋伏多生牙位于中切牙下方。
  • 手术:局部麻醉下沿骨膜剥离,完整拔除两颗牙齿,无明显神经损伤。
  • 术后恢复:疼痛轻微,3天后恢复正常学习,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。

案例2:李同学(女,9岁)

主诉:右侧智齿区多生牙压迫第三磨牙,引发咬合痛。

  • 检查:多生牙顶穿牙龈,部分阻生。
  • 手术:局麻下牙钳辅助拔除,因骨质较硬使用超声器械辅助。术后给予抗生素,1周后炎症消退。
  • 长期效果:拔除后咬合关系改善,未影响邻牙健康。

案例3:王同学(男,11岁)

主诉:多生牙位于上颌窦内,导致牙龈肿胀。

  • 检查:CBCT显示多生牙部分进入上颌窦,需谨慎操作。
  • 手术:联合鼻内镜技术,经口腔入路拔除。术后鼻腔少量出血,经保守治疗愈合。
  • 随访:1年未诉不适,影像学未见复发迹象。

五、多生牙手术的必要性:为何不能“观察等待”?

部分家长认为多生牙若不显眼,可暂时不处理。医学证据表明,多生牙具有“持续性”——即使暂时未引起症状,也可能在未来某个阶段(如换牙期、正畸治疗时)突然显现,导致更复杂的治疗。2025年的一项研究指出,若在正畸前未拔除多生牙,后期矫治需额外增加3-5个月的拔牙时间,甚至可能需要二次手术。

埋伏多生牙还可能因邻牙根尖吸收、牙根发育障碍等问题,增加未来种植牙的失败率。早期干预是避免长期麻烦的关键


儿童多生牙虽是常见的口腔问题,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。手术拔除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,而精准的术前评估、微创的手术技术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保障效果的核心要素。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,2025年的治疗手段已能最大程度减少创伤,提高患者舒适度。家长若发现孩子存在多生牙迹象,应尽快寻求专业牙科医生的帮助,避免问题从“小”拖“大”。毕竟,预防胜于治疗,而及时干预则是守护孩子口腔健康最坚实的防线。

相关文章